郵票故事5 中國石獅郵票(81年& 82年)
你是否曾經看過,在某些中式大型建築的門口,擺放著一對或數對石頭刻成的獅子?中國明明沒有產獅子,那為什麼中國人如此重視獅子呢?
獅子傳入中國
眾所皆知,獅子被視為非洲草原上最凶猛的獵食者;而亞洲也有獅子的亞種,但僅分布於印度西北部。換言之,中國壓根就沒出現過野生的獅子。那麼獅子究竟怎麼傳入中國的呢?根據《後漢書》記載,在東漢時期,西域的大月氏國(即貴霜王國)和安息國(即帕提亞帝國)都曾經向中國進貢獅子。就政治的意義來解釋,這可以視為漢朝通西域成功的象徵。
佛教中的獅子
獅子在中國文化中逐漸有舉足輕重的地位,與佛教的興盛有很大的關係。畢竟佛教傳入中國的路線,剛好就經過亞洲獅的分布地帶。
在許多佛教經典或圖案中,皆以獅子比喻佛陀,並以「獅子吼」形容佛陀說法;意思是佛陀弘法時,無所畏懼,所展現力量宏大無比,足以感化眾生。另外,文殊菩薩的坐騎也是一隻青色的獅子。文殊菩薩在佛教的地位崇高,名列四大菩薩,是「大智慧」的象徵。由此可見,在佛教體系,獅子實被視為一瑞獸。
石獅子的演變
在唐朝之前,石獅子並不算普及,主要出現於帝王的陵寢,或貴族的墳墓。當時石獅子只是眾多石像中的一種,其他動物像是石馬、石羊,它們的目的主要是建立起森嚴的氛圍。
唐朝時代,政府創立街坊制度。「坊」的概念就有點像是現在的集合式住宅,舉凡要出入一個坊,都要通過這個坊的坊門。這樣的措施有利於防火與治安。為了防風抗震,坊門旁的柱子會用一對大石塊夾著。又避免石塊過於單調,便讓工匠在石塊上雕刻獅子、麒麟等瑞獸。
接繼的宋朝取消街坊制度,不過有些大戶人家想要展現豪門氣勢,就在家門兩旁立起石獅子。到了元朝,石獅子逐漸平民化,終於演變成今日我們熟悉的守門石獅。
石獅子的功用
民間有幾種說法:
一、驅邪納吉:希望藉由獅子的陽剛之氣驅趕妖魔。
二、預卜災難:傳說在洪水或地震來臨之前,石獅子的眼睛會變成紅色,提醒人們趕緊去避難
三、彰顯權貴:門口的石獅子越大隻,越豪華,代表該處的富貴權勢越興旺,才能請來技術高超的巧匠雕刻。
四、藝術裝飾:石獅子身上的圖案通常都頗為花俏,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存在。
雄獅與雌獅
中國文化強調陰陽調和,所以門口的一對獅子,通常都是一雌一雄。從出門的方向看去,原則上雄獅會在左側,雌獅會在右側,符合男左女右。
古代的中國人顯然不清楚雌獅其實沒有鬃毛,因此雄石獅與雌石獅外型是差不多的。不過若想要區分兩者,也用不著特地彎下去找生殖器,端看牠們腳下踩的是什麼東西,就能分辨。雄獅腳下會是繡球,而雌獅腳下是一隻幼獅。
以上所述的情況屬於通則,但也是有特例的。例如我年假期間到台南孔廟商圈走春,發現在孔廟對面府中街的門坊下面有幾頭石獅子,無論雌雄皆採著繡球,所以只能按照幼獅的有無來辨別。
時間造就的不同
漢唐時期的石獅子呈現雄壯威武貌;元代的石獅子偏瘦;明清時期的石獅子變得溫馴許多。
空間造就的不同
北方的石獅子強悍剛猛,雕塑樸實,鬃毛直長,眼圓且大;南方的石獅子活潑靈活,花紋複雜,鬃毛捲曲,尾巴向內蜷曲。
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
談起盧溝橋,相信大家的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那場改寫中國命運的七七事變。然而這座橋也以石獅子聞名;橋上的每根柱子上,都刻有石獅子。在北京當地流傳著這麼一句歇後語:盧溝橋的獅子-數不清。欲了解這句話的濫觴,得先來簡單講講盧溝橋的興建史。
盧溝橋始建於金朝,金世宗下令這座橋須在三年內建成。過了兩年多,眼看盧溝橋就要完工,好死不死,一名外國使臣向金世宗進貢獅子、大象各一對,然後跟金世宗說這兩種動物是百獸之王。金世宗聽了這番話之後,就宣布將盧溝橋改為獅象橋。
但督工的官吏其實比較希望皇帝保留原本的盧溝橋,另外再闢建一個新的獅象橋,這樣方便他們再大撈油水。於是官吏唬弄那些造橋的工人,說橋上的獅子不得少於四百隻,大大提升於時限內完工的難度,卻沒想到這些工人竟然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。官吏原本還想要雞蛋裡挑骨頭,但橋上的一根柱子上面可能不只一隻石獅子,這讓官吏自己也數獅子到頭昏眼花,索性作罷。
本篇圖片引用來源:中華郵政
留言
張貼留言